4月10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提升心理委员的心理辅导能力,充分发挥朋辈互助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积极作用,针对24级班级心理委员开展了一场以“如何开展班级团体心理辅导”为主题的专题培训。本次培训邀请华侨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心理学博士李小新主讲。
培训伊始,李小新博士通过互动小调查了解心理委员对团体心理辅导的认知基础,随后以“早睡早起做早操”“乌鸦与乌龟”“爱在手指间”等趣味暖身活动破冰,迅速拉近同学们的距离,营造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
在理论环节,李小新博士系统讲解了团体心理辅导的核心价值,强调其对于预防心理问题、促进学生自我成长的关键作用,并分类阐释了发展性、训练性、治疗性团辅的特点,指出班级团体心理辅导属于“发展性、结构式、同质封闭式”类型,需注重成员间的信任建设与目标导向。
为帮助心理委员掌握实用技能,培训设置了丰富的实践环节。李小新博士通过情景体验法、角色扮演、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导心理委员模拟真实班级场景。例如,参训者分组进行“建纸塔”团队任务,在协作中体验如何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参与感;在角色扮演中学习运用共情式回应技巧,如“我感受到你的情绪……我们可以一起探讨解决方法”。
此外,李小新博士重点分享了班级团辅的沟通策略,包括如何通过开放式提问引导学生表达、如何运用肢体语言传递支持信号,以及如何在自然对话中收集关键信息(如家庭背景、社会支持系统等),为后续心理工作提供依据。
培训接近尾声时,李小新博士对本次培训进行了总结,并强调了班级保健员在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她鼓励大家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