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部门首页   部门介绍   新闻动态   通知公告   政策法规   安全教育   国防教育   征兵工作   双拥共建   两项创建   资料下载 
  当前位置: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 人武部 保卫科 >> 政策法规 >> 正文
  今天是:
 
三明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防震紧急疏散演练方案
 
发布时间:2014-05-12   浏览次数:
 
     
 
      为提高密集场所的应急避险和紧急疏散能力,进一步增强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保证师生在发生地震后,第一时间快速、有序、高效地实施避险、紧急疏散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结合开展安全教育活动,特制定以下演练方案:
一、演练目的
      通过紧急疏散演练,让学生学到安全防护知识,达到遇事不慌、积极应对、自我保护的目的,提高抗击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遇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快速反应能力、组织指挥的能力、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和师生自救护救能力,确保师生的生命安全。
二、组织领导
      成立演练指挥部,下设疏散组、救援组、救护组、信息组、宣传组、计时组、信号组。
(一)演练指挥部
     总指挥:赖焕标
     副总指挥:张勇  卢维新
     成  员: 许漓  游崇进  余志嵩  兰玉英  陈振口  林克明
(二)疏散组:听到发生地震信号后立即到达各自位置作好疏散导护工作。
     组长:周明新
     成员: 吴康林 程亮 各系辅导员及院学生会干部
(三)救护组:接通知后到达指定位置待命,准备好救护器材随时进行现场救护,并对受到惊吓、产生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及时救治伤员。
   组长:詹萍
   成员:林雅   
   校卫队(4人,男女队员各2人)护理系男女生各1名
(四)信息组:学生到达集合地点后,负责组织清点人数及受损情况。由各系辅导员(班主任)负责清点各班人数(应到数和实到数)及人员损伤情况。
组长:黎艳金
成员:张晓冰  卢超丰
(五)宣传组:负责演练现场录像、照相,记录演练过程
    组长:高登
   成员:钱剑威 院记者站学生 电视台 报社记者
(六)救援组:组织对受困人员进行救助。
    组长:汪聿伟
    成员:高登  应急分队(校卫队10人)
(七)计时组:负责演练计时,掌握演练从开始到结束整个演练过程的时间。
     组长:张晓冰
    成员:校卫队2人
(八)信号组:发出警报信号,指导学生在老师指挥下按顺序排好队,撤离教室时要有次序,在走廊及楼梯按顺序撤出。
    组长:许漓 
   成员:院广播站同学
三、演练时间与地点:
    时间:2014年5月19日(星期一)下午4点20分开始。
    地点:主教学楼、3号教学楼、机电系教学楼、篮球场
四、参加演练人员:
    全院师生。
五、演练程序:
     演练准备工作就绪后,由总指挥下达“演练开始”命令。信号组发出警报信号“地震发生”,其他各职能组进入指定位置,参加演练学生在老师、班干部指挥下进入应急避险、紧急疏散演练程序。
(一)应急避震 当听到“发生地震”警报信号后,参加演练同学按要求进行紧急避险。避险方式:就近躲避,身体采用卧倒或蹲下的方式,躲到桌下或墙角,但不要靠近窗口。躲避的姿势:将一个胳膊弯曲或持书包、较厚的书本护住头部,另一只手用力抓紧桌腿。在墙角躲避时,把双手交叉抱头保护自己,也可以拿书包或其他保护物品遮住头部和颈部。卧倒或蹲下时,也可以采用以下姿势:脸朝下,头近墙,两只胳膊在额前相交,右手正握左臂,左手反握右臂,前额枕在臂上,闭上眼睛和嘴,用鼻子呼吸。
(二)紧急疏散  当听到“紧急疏散”信号后,各班班长、团支部书记迅速指挥同学及时打开教室前后门,并带领本班同学迅速从前、后门分别撤离教室,按要求及预先制定的撤离路线,迅速、有序撤离、疏散到指定地点。到达指定地点后,辅导员(班主任)、班长要及时清点学生人数,询问学生是否有受伤等情况,并向分管领导报告;分管领导将本系各班情况收集、汇总后,向演练指挥部信息组报告。疏散时,应用书包或厚书本护住头部,到达指定位置后采用“蹲式”,以班级为单位列队,以便清点人数。
(三)救护、救援演练
      当接到“主教学楼有人受困,需要救援”的指令后,救援组、救护组立即携带救援、救护器械进入主教学楼进行救援救护,将受伤人员抬到救护点进行救治。救援内容:将受困人员从救护项目:1头部包扎,2手臂骨折包扎,3小腿骨折包扎。
(四)疏散路径及顺序安排:先从一层开始撤离,依次由低层至高层间隔30秒按单列纵队及预定路线迅速撤离,到达指定地点集结。
Ⅰ-1  3号教学楼疏散安排
教学楼层
教  室
撤离路线
一层
101#、102#、103#、104#
从东门撤到篮球场
105#、106#、107#、108#
从西门撤到篮球场
二层
201#、202#、203#、204#
从东楼梯→东门撤离
205#、206#、207#、208#
从西楼梯→西门撤离
三层
301#、302#、303#、304#
从东楼梯→东门撤离
305#、306#、307#、308#
从西楼梯→西门撤离
四层
401#、402#、403#、404#
从东楼梯→东门撤离
405#、406#、407#、408#
从西楼梯→西门撤离
五层
501#、502#、503#、504#
从东楼梯→东门撤离
505#、506#、507#、508#
从西楼梯→西门撤离
六层
601#、602#、603#、604#
从东楼梯→东门撤离
605#、606#、607#、608#
从西楼梯→西门撤离
Ⅰ-2   3号教学楼疏散示意图
 
 

 
 
楼梯
西 门
楼梯
 
 
 
东 门
楼梯
 
 
 
 
 
 
 
 
2.主教学楼疏散安排
教学楼层
教室
撤离路线
 
一层
 
101#、阶1#
从西门撤离至篮球场
102#、103#
从中门撤离至篮球场
104#、阶2#
从东门撤离至篮球场
 
二层
201#、阶3#
从西楼梯→西门撤离至篮球场
202#、203#
从中楼梯→中门撤离至篮球场
204#、阶4#
从东楼梯→东门撤离至篮球场
 
三层
301#、302#
从西楼梯→西门撤离至篮球场
303#、304#
从中楼梯→中门撤离至篮球场
305#
从东楼梯→东门撤离至篮球场
 
四层
401#、阶5#
从西楼梯→西门撤离至篮球场
402#、403#
从中楼梯→中门撤离至篮球场
404#、阶6#
从东楼梯→东门撤离至篮球场
 
五层
 
501#、502#
从西楼梯→西门撤离至篮球场
503#
从中楼梯→中门撤离至篮球场
505#、504#
从东楼梯→东门撤离至篮球场
 
六层
601#、602#
从西楼梯→西门撤离至篮球场
603#、604#、605#
从中楼梯→中门撤离至篮球场
606#、607#
从东楼梯→东门撤离至篮球场
 
七层
701#、702#
从西楼梯撤到篮球场集中
704#、703#
从中间楼梯撤到篮球场集中。
705#、706#
从东楼梯→东门撤离至篮球场
八层
801#、802#
从西楼梯→西门撤离至篮球场
803#、804#、805#
从中楼梯→中门撤离至篮球场
806#、807#
从东楼梯→东门撤离至篮球场
 
3.机电系教学楼疏散安排
教学楼层
教  室
路  线
一层
109#、107#、106#、105#
直接撤到篮球场
二层
209#、207#
从东楼梯撤离
206#、205#
从西楼梯撤离
三层
309#、307#
从东楼梯撤离
306#、305#
从西楼梯撤离
四层
409#、407#
从东楼梯撤离
406#、405#
从西楼梯撤离
五层
509#、507#
从东楼梯撤离
506#、505#
从西楼梯撤离
六层
604#、603#
从东楼梯撤离
602#
从西楼梯撤离
 
六、演练具体要求及注意事项:
    (一)全体参加演练人员应服从演练指挥部统一指挥,确保演练活动取得实效。
    (二)各系辅导员(班主任)对各班级学生进行一次演练前动员及思想教育工作,提高思想认识,积极参与,并做好防震知识宣传和防震紧急疏散演练方案的学习。
    (三) 参加演练同学必须严肃认真对待演练,演练过程保持肃静,按要求列队依次快速下楼,注意不能拥挤,不得嬉笑、喧哗,疏散既要做到安全,又要做到快、静、齐。
    (四)所有参加演练工作人员都必须坚守安排的岗位,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注意保护学生的安全,若出现意外情况要迅速处理,并及时报告。
    (五)注意事项
      1.疏散时,在一楼教室上课的班级迅速撤离从教学楼直达篮球场(不占用教学楼楼梯、走廊),二楼至顶楼的学生依次有序、快速、安全下楼,不能抢先或拥挤,以免发生拥挤踩踏事故。
      2.楼层疏导老师要在前一个班撤完后再向下一个班依次下
达撤离指令,不出现间隔,并控制合理密度,防止在走廊楼梯口等部位发生拥挤现象。
七、点评
     演练结束,全体参加演练人员集中在篮球场,由防震紧急疏散演练总指挥赖焕标进行点评。
                              
 
                                                                               三明职业技术学院
                                                                                 2014年5月5日
 
 
 
     
 
<<上一篇   下一篇>>
 
[打印]   [关闭本窗口]

 

 
电话:0598-8282123    E-mail:rwbbwk@smykzy.cn   邮编:365000
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版权所有 © 2010保留所有权利
建议浏览环境:IE 10.0以上版本,1280×960 分辨率或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