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校园新闻 >> 正文
 
今天是:
 
院领导参加全省高校党建工作会和2010年全省教育工作会
 
     
 
发布时间:2017-07-02        访问次数:1044

杨国风书记和叶良茂院长参加了 2月7日、8日在福州举行的第十九次全省高校党建工作会议和2010年全省教育工作会。

一、2月7日举行的第十九次全省高校党建工作会议学习贯彻落实第十八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和省委八届七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总结交流高校党建工作,对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福建省高校党建工作作出部署。会前,省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于广洲,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唐国忠,省委常委、副省长、教育工委书记陈桦接见全体代表并与代表合影。

于广洲在致辞中充分肯定福建省高校党建工作多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强调要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把科学发展观融入到高校工作、学习、教学等实践中去;要大力加强高校领导班子建设,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责任制;要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确保学校更加稳定,事业更加进步,为海西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唐国忠主持会议并传达孙春兰书记在省委常委会议听取第十八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主要精神及福建省贯彻意见时的重要讲话精神,陈桦做工作报告。陈桦总结了去年福建省高校党建工作取得的积极成效,指出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着力提高高校党建科学化水平,以科学理论指导高校党建,以科学制度保障高校党建,以科学方法推进高校党建取得实效,努力推动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陈桦强调,高校党建要围绕和服务于发展,根据不同的办学定位,统筹规划高校改革发展,积极推进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开展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试点。要持续推进高校服务海西工程,扶持一批重点项目,尽快形成发展优势。要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配齐配强高校领导班子,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积极稳妥推进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要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按照专业化、精细化的要求,强化辅导员队伍,切实解决师生关心的热点问题,抓紧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努力夯实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扩大覆盖,激发活力,开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加强民办高校党建。提升党管人才工作水平,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和师德师风建设,为学校健康发展提供支撑。加强党风廉政制度建设,增强制度执行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持续高校稳定的良好局面。

二、全省教育工作会议8日在福州召开。会议回顾总结去年全省教育工作,研究部署今年教育改革和发展任务。省委常委、副省长、教育工委书记陈桦出席会议并讲话。

陈桦充分肯定去年以来我省教育事业呈现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和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她指出,今年是贯彻落实国务院支持海西《意见》的重要一年,也是实施《福建省2010-2012年教育改革和发展重点实施意见》的开局之年,教育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主动适应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待。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结合实际,突破重点,切实把教育改革与发展引向深入,为海西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陈桦强调,要增强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力争取得新突破。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抓好素质教育的实施,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加快建设中小学生校外活动场所。要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积极开展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试点,推进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应用,解决好弱势群体受教育问题,让每个孩子享受公平教育。要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相适应,全面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紧缺型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认真组织实施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以及城市中小学扩容工程等重点项目,落实好教育为民惠民政策。积极稳妥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试点、全民学习社会建设试点等,提高闽台教育交流和合作水平。加强作风建设,提高教育行政管理水平,持续深入开展“服务学校、服务师生”活动,注重总结推广教育改革成功经验,强化教育督导,推进教育工作有效落实,办人民满意教育,促进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会上,各设区市分管领导交流了教育工作经验和改革措施。省教育厅与各设区市教育局、高校签订了《2010年福建省学校安全稳定目标管理责任书》。(党委宣传部)

关闭

 
     
 
[打印]   [关闭本窗口]
 
建议1680×1050分辨率或更高,IE10.0以上内核的浏览器浏览本站点
联系电话:0598-8282382(办公室) 0598-8282672(招生办) 0598-8282395(成教)
地址: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高岩路6号 邮编:365000 电子邮件:smzybgs@126.com  闽ICP备17016895号  闽公安备:3504020200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