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学伊始,思政课教研部于25日下午组织集体备课会,进行新学期承担《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新课和《形势与政策》新专题课的集体备课。
备课会上,本学期新承担课程的任课教师分别讲述了各自准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的教学思路、授课重点、事例案例和困惑难点等方面备课情况;原先上过《概论》课的老教师也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畅谈了如何上好《概论》课的教学经验,指出了新教师备课中的不足和问题。同时,本学期开讲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祖国统一中的台湾问题和前景》(这两个专题为中央宣传部、国家教育部下达教学任务)、《三明朱子文化》、《三明客家文化》(这两个专题为根据三明地方资源开设的专题)的四位教师也分别介绍了备课的情况。通过集体备课,为新教师理论课教学水平的提高、新学期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提升,进一步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备课会上,郭主任强调:组织开展集体备课特别是新教师、新课程的集体备课,新教教师集思广义、群策群力备好新课,是思政课教研部加强思政课建设、提高专任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的内在要求,更是贯彻教工大会上书记、校长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大力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客观要求,今后要规范化、常态化地很好坚持下去。
同时,郭主任强调:《概论》课的思想性、政治性、理论性、科学性都很强,而现实性、社会性、生活性和实践性也很强,中央和领导的要求高、形势和现实的挑战大,加上学生的思想复杂,导致《概论》课陷于“教师难上好、学生不爱听”的“鸡肋困境”。然而,思政课、特别是《概论》课又承担着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思想、占领并主导高校意识形态领域阵地的光荣而艰巨的重任。因此,思政课教师要深刻意识上好思政课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认真备课、精心讲课,艰苦努力、不辱使命。
对于如何上好《概论》课,郭主任强调:教学,首先是“可听”――听得懂,进而是“好听”――听得进,再者是“动听”――有吸引力、爱听。要使理论课的教学“可听”,首先是千万不能“理论化”、“概念化”地上课,即不能用理论解说理论、用概念解释概念,不能教条式解读课本、机械式搬运教材;而是要关注教学对象――即学生的思维特点、兴趣重点来因材施教,用现实的生活、生动的语言――特别是如今“九五后”的语言来讲课;二是思政课教学要明确每一章节、每一课次的授课主题、任务,把握好教学重点、节奏,选好教学案例、事例和讲课的切入点、方式;尤其是教学的方式要多样化,除了电教化、多媒体等方面新技术、新工具,更要多用提问式、互动式、问答式、案例式、研讨式等方面教学手段来上课;特别是《形势政策课》,一定要紧密结合国际国内的大势、当前的时事大事――热点、焦点问题来上,坚持正面引导学生客观地分析、科学地判断、正确地把握形势政策。(思政课教研部 陈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