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校园新闻 >> 正文
 
今天是:
 
2016年8月4日《三明日报》报道:坚守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
 
     
 
发布时间:2017-07-02        访问次数:

坚守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

——三明职业技术学院“大思政”工作侧记

●罗鸣灶 余辉文 陈振口 郭非凡

为村干部、村民上党课,与留守儿童共度“快乐夏令营”,慰问孤寡老人、开展村情调研……暑期里,在大田县文江乡大文村和后洋村,三明职业技术学院“理论下乡、志愿服务”的同学们,头顶炎炎烈日,忙并快乐着,用行动践行着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近年来,三明职业技术学院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着力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积极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全面构建“大思政”新格局,为立德树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创新理念,构建思政教育新体系

在高校,教书不难,育人很难;尤其是做那些思维活跃“九五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则更难。如果这项工作完全依靠思政教师承担,收效可想而知。

如何解难题?学院“大思政”工作应运而生。院党委创新理念,整合力量,着力打造教书育人、全员育人、实践育人的“大思政”工作格局。

目标明确,工作怎么抓?“我们从加强思政队伍力量入手,除了专职辅导员队伍外,学院从校行政人员和教师中选聘学生导师、兼职班主任。”学生处处长范作闽说。

“学生导师”导什么?范作闽说,每位导师挂包1至2个学生宿舍,关注学生思想动态的同时,督促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即导思想、导人生、导学业、导生活。按照专业划分,目前学院有40多个班级,每名兼职班主任承担一个班级,配合辅导员做好学生日常管理工作。

有了学生导师和兼职班主任,学院思政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校级学生思政工作队伍,二级学院、系部学生管理队伍,专职辅导员队伍和班主任队伍,各司其职,齐抓共管。

队伍配齐了,如何确保工作做到位?

“我们在人员选聘上先把关,导师必须是党员和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才能承担。”范作闽说,学院定期对导师和兼职班主任进行考核,并与教师职务、职称晋升挂钩。

教师工作热情得到释放。“融入学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关键,我有信心带好这个班的学生。”去年9月,教务处的戴贵龙老师承担了2015年护理(6)班兼职班主任,在当年的校运会上,他与学生同训练、同比赛,很快赢得了学生们信赖。

院领导带头上思政理论课,为全员育人工作做出表率。

去年9月11日上午,新生正式入学第二天,学院学术报告厅济济一堂,两边走道也坐满了学生,医护学院2015级的临床医学、药学、助产和部分护理专业的370多名新生,正在翘首等待院党委书记王怀毅亲自上大学入学第一课。

“大学第一课对每位刚踏入校园的新同学都很重要,听了很受启发。”2015级护理专业新生冯露说,开学第一天就能见到校领导,而且还能聆听教诲,很感动,很有意义。

以上率下,成效明显。院领导陶榕、赖焕标、余辉文等先后到各院系给新生上思政课,为整合学院思政教学教育资源,提升质量作了有益尝试。

深化课改,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教育的主渠道。把思想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是推进“大思政”工作的重要环节。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是整个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虽然内容重要,但时间已久远、内容很枯燥,一直是教学一个大难点。

教学困境如何突破?出路在教学改革,即如何让远去的历史走近现实,让抽象的理论鲜活起来,让枯燥的教学生动活泼。

“三明是福建省老工业基地,三钢建厂比三明建市更早,因此有‘先有三钢后有三明’的说法。三钢的发展历程,正是我们三明、乃至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一个缩影,是我们开展实例教学的好典型、好教材。”思政课教研部郭老师说。

围绕《概论》课程的教学计划,思政课教研部因地制宜设计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钢创业历程: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成功范例》实例教学方案,邀请三钢(集团)公司党委宣传部长张洪山到校讲授专题课。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抽象的,但三钢艰难的创业历程、优秀的企业文化和深刻的经验启示是具体的,教学面向生活、抽象走向具体,课堂才有活力、教学才有效力。”郭老师说,增强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三钢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是思政课教学的好教材。

与实例教学相比,开展实践活动教学,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课题或项目,并以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式展现学习成果,可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们惊喜的是,今年第2期《三明职业技术教育》开设“思政教改专栏”,刊发了雷婉婷等同学撰写的优秀调研论文,学生文章与教授作品同期发表,反响强烈。

实践教学,还有机结合了专业课的教学活动。“如对学生讲修身养德,我们就组织学前教育的学生到市区幼儿园实地采访教师。”曾担任思政课教学的人文社科系副主任陈锡腾说。

围绕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结合地方特色资源,学院的实践教学、实例教学不仅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且增强了思政课的吸引力、影响力。

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提升。目前,思政部申报的《接地气、激活力: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三明实践》,已列入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项目。

寓教于乐,提升自我教育新水平

成立社团、协会,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水平,是学院“大思政”工作的亮点。

1月26日,尤溪县联合乡锣鼓喧天,央视七套2015年农民春晚录制现场吸引了大量观众,学院龙狮队表演的龙狮节目,作为开场舞组成部分,精彩的表演获得了现场观众阵阵热烈的掌声。

寓教于乐是做好思政工作的有效途径。目前,学院共有28个社团,通过开展校园文化节、技能比赛等活动,学生们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中汲取正能量。

志愿服务,是学院“大思政”工作的一张闪亮名片。

6月23日,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分别组织人文社科系、医护学院和经管学院3支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走进高岩社区、圳尾社区和东乾社区,开展卫生保洁、量血压等服务,受到了社区居民好评。

目前,学院在校生志愿者注册率达90%以上,不仅是创城、青运会、林博会等重大活动现场,在社区里、马路边、站点旁,随处都能见到学院青年志愿者忙碌的身影。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被授予省“五四”青年奖章。

三明独特而宝贵的地方文化资源,不仅为思政教学教育工作提供了生动教材,也为学生们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创造了条件。思政课教研部先后组织了传承红色文化的“中央苏区宁化行”、客家文化的“客家祖地石壁行”、抗战文化的“抗战省会永安行”、朱子文化的“朱熹故里尤溪行”等实践教学活动。

去年5月,学院在市博物馆挂牌建立了第一个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基地,在2014、2015两个年级的全体新生中开展“知三明、爱学校”主题实践教学活动。

在市博物馆红色文化展区的一幅土地革命油画前,一位参观的红衣女生双手“紧握着”画中红军战士的手,与画面融为一体,照片题名“送郎当红军”。这是2014级护理专业5班同学陈婷婷的创意照,获得了全院参观博物馆系列活动中的“随手拍”评比一等奖。

“围绕教材创新教学载体、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教育,避免了教育与思政工作‘两张皮’现象。”郭老师说。(宣传办 陈振口)

(链接:坚守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 第A1版:要闻 20160804期 三明日报 http://smrb.smnet.com.cn/shtml/smrb/20160804/111651.shtml)

关闭

 
     
 
[打印]   [关闭本窗口]
 
建议1680×1050分辨率或更高,IE10.0以上内核的浏览器浏览本站点
联系电话:0598-8282382(办公室) 0598-8282672(招生办) 0598-8282395(成教)
地址: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区高岩路6号 邮编:365000 电子邮件:smzybgs@126.com  闽ICP备17016895号  闽公安备:35040202000200